自高自大心理:
重點中學的優等生往往都是“家里受寵,學校被捧”的學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他們大多一馬平川,春風得意,很少遭遇坎坷挫折。因而,他們大多目空一切。這種自高自大的心理使他們總是過高估計自己的能力,因而往往會為偶爾的幾次考試失敗而沮喪,從而開始由自我欣賞、自我陶醉轉化為自我懷疑、自我怨恨。當怨恨在心中結成塊壘,他們就很難悅納自我,往往由極端的自傲心理轉化成極端的自卑心理。
焦慮恐懼心理:
從表面上看,那些重點中學的優等生們長期處在被褒揚、被欣賞的位置,因而,他們的內心一定充溢著成功的喜悅。但是,只要深究其里,便會發現,事實并非如此。在激烈的學業競爭中,優等生們大都有較高的目標定位,但當預期的目標受諸多的因素制約而未能實現時,他們強烈的自尊心便會受到傷害。他們擔心被人瞧不起,害怕考試名次再往下跌,以致造成人際交往障礙和應試能力下降。
嫉妒敵視心理:
優等生較高的目標定位和角色定位,使他們總是千方百計地維持其“惟我獨尊”的局面,很難容忍其他競爭對手“第一”,因而在優等生群體中,嫉妒心理的表現也較為突出。他們對競爭對手的長處優勢和榮譽多有不滿情緒。雖然適度的嫉妒可以激發人拼搏進取的內驅力,但是有的人卻會走向極端,因嫉妒而產生厭惡他人、憎恨他人、仇視他人的心理。而敵視心理的產生往往會使他們對競爭對手采取不道德的攻擊報復行為,如無中生有、惡意詆毀,甚至還會傷害他人。
閉鎖排他心理:
有些優等生為了保住自己的“第一”寶座,很少與其他同學溝通。這種閉鎖心理往往使他們和其他同學產生隔膜,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強烈的孤獨感,并且會出現越孤獨越排他的惡性循環,使得行為更加怪癖和偏執,形成嚴重的人格缺陷,影響他們的成長進步。
以上四種不健康心理是優等生群體心理障礙的突出表現,另外還有猜疑心理、刻板心理、支配心理等不良心理存在。這些心理障礙并不是獨立存在的,他們大多交互作用、惡性循環。只是在不同的時段、不同的場景,某種心理障礙會愈顯突出,因而需要家長和老師全面認識,并從根本上幫助那些優等生盡快走出困擾他們的心靈誤區。www.jienenejd.cn中國全腦開發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