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玩具時,父母不要一下子拿出一大堆玩具,先收起一部分,只留下一小部分。過一段時間后,當寶寶淡忘了收起的玩具時,再拿出一小部分,這樣能使寶寶對這些似曾相識的玩具重新產生新鮮感,從而提高玩具的利用率。
誤區一:益智,玩具的價值核心
在給寶寶買玩具時,一些父母總包著實用主義的想法——這個玩具是否對開發寶寶的智力有幫助。
其實,每個玩具對寶寶都有意義,只不過,意義并不都體現在智力開發這一方面。因此,父母應該對玩具重新進行一次全面的認識,懂得各種玩具的功能和作用,可能父母覺得做到這點比較困難,但只要多和寶寶一起玩,并從中引導他,時間久了,父母也可以成為一個玩具專家。
以后,父母為寶寶挑選玩具時會變得更有經驗和目的性,在引導寶寶玩玩具時也會更得心應手。
誤區二:一分價錢一分貨,貴的肯定好
許多爸爸媽媽都有一種想法,貴的玩具肯定是好玩具,一定能更好地開發寶寶的智力,而且投資越多對孩子將來的發展越有幫助。
可事實并非如此,孩子對玩具的選擇和認識和成人不同,他們更多地是關注眼前的玩具能不能讓他產生興趣,好不好玩。寶寶才不會去費心勞神地考慮它的價錢是多少,這也不是他們的事情。值得注意的是,現在并不是說價格昂貴的不適合孩子,而是指選購玩具必須考慮寶寶的需要和喜好。
一般,與寶寶生活密切,能引起寶寶產生愉悅感受并造型簡單的玩具,反而更能吸引寶寶。
誤區三:玩具要多,最好是越多越好
剛給寶寶買了個新玩具,還沒怎么玩就扔到了一邊,或者手里拿著剛買的玩具,看到別的孩子手中有“稀罕物”,就馬上上前強搶,而把新玩具拋在腦后。
寶寶就是喜新厭舊的,這是因為孩子有天生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他們對已有的東西不愛惜,對沒玩過、沒見過的東西則充滿了好奇和向往。但這并不意味著父母一定得靠不停的更新玩具來滿足寶寶的要求。
誤區四:花錢買,玩具唯一的來源
爸爸媽媽不要把玩具的定義限定得過于狹隘,其實,任何能使寶寶感興趣的事物都可以成為玩具或制作玩具的材料。
寶寶的思維方式和成人的大相徑庭,只要某個東西能引起他的注意,調動他玩的興趣,對寶寶來說,這個東西就是他想要的玩具。如果寶寶能參與制作玩具的過程,那么哪怕這個玩具再如何不堪入目,它還是寶寶心目中不可替代的寶物。
誤區五:玩具可以玩,還能起到保姆的作用
不少父母由于工作繁忙沒有時間陪孩子一起玩,他們會不約而同地想到玩具。為此,大人們煞費苦心地查閱大量育兒資料,向育兒專家虛心請教,并為寶寶選購了適合他們年齡段的各種玩具供他們玩樂。難道有了玩具的陪伴寶寶就不再寂寞了嗎?
玩具沒有生命,沒有感情,它無法替代父母對寶寶的愛。給寶寶買玩具沒有錯,但讓玩具承擔起原本是父母的責任時,父母不僅會貽誤寶寶的發展進程,甚至給寶寶的成長造成不逆轉的損失。
本文由引領右腦潛能開發連鎖機構http://www.yinlingyounao.com/news/mtzz/1496.html整理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