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他等一等 寶寶變乖一招就夠
法國的孩子給人的感覺總是那么的得體自控,原來媽媽的教育秘訣在于讓孩子從小學會“等一等”。延遲滿足不但能讓孩子學會等待,還能讓寶寶有更好的控制力和情緒自制能力哦!媽媽們趕緊學起來!
最近,有調查研究發現,要讓孩子乖乖聽話,不防讓他等一等。美國自由撰稿人帕梅拉·德魯克曼在巴黎生活幾年后驚訝地發現,比起美國媽媽,法國媽媽育兒更輕松,而且法國的孩子行為更得體,更有耐心和自控力。是什么原因造成這種差異呢?
原來,法國媽媽非常重視孩子耐心的培養,常常有意讓他們處在等待的狀態。幾乎是從出生不久開始,法國父母在孩子啼哭要抱抱時,都會有意識地等上五六分鐘,讓孩子習慣等待。
正是因為對孩子從小就進行耐性培養,法國的孩子往往會更理性、更有耐心和自控能力,很少因為不能馬上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大哭大鬧。
什么是延遲滿足?
教育學者認為,“延遲滿足”不是單純地讓孩子學會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壓制他們的欲望,更不是讓孩“只經歷風雨而不見彩虹”,說到底,它是一種克服當前的困難情境而力求獲得長遠利益的能力。
延遲滿足不僅是幼兒自我控制的核心成分和最重要的技能,也是兒童社會化和情緒調節的重要成分。
延遲滿足能力強的兒童,未來更容易發展出較強的社會競爭力、較高的工作和學習效率;更強的自信心,有更好挫折承受能力;在追求自己的目標時,往往能夠自我激勵而不斷地自我實現。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
在中國,我們很少看見家長會有意識地延遲滿足孩子的需求,大多情況是,每當寶寶啼哭,媽媽就會立刻給寶寶抱抱和安慰。或者在街上寶寶想要買玩具,媽媽最初不肯買,寶寶又哭又鬧不肯走,媽媽最終還是很容易屈服于寶寶的要求。那么,家長應該如何讓你家寶寶學會等待呢?
1、慢一點再慢一點
孩子才吃過午飯,現在又喊著要吃零食。媽媽這次就不要這么輕易地就順從孩子的要求了。
小編建議媽媽,讓孩子先完成你給的一個“小任務”再讓他零食。這個“小任務”可以是讓孩子等待媽媽完成自己手頭上的事情,或者讓孩子先唱一首歌等等,把孩子的注意力適當地轉移到別的事情上,延遲孩子對零食的需求。
媽媽在培養孩子自控力的時候,要遵循小步漸進的原則。不要一開始就讓你的孩子等上十幾分鐘,爸爸媽媽有意識地讓孩子等待,可以從延遲一分鐘開始,往后再根據孩子的接受能力每次增加一點點延遲滿足的時間。
剛開始時孩子難免會因為不能及時滿足而哭鬧示威,家長這時候千萬不能心軟,狠心地堅持一下,一段時間后你的孩子就會漸漸地學會安靜地等待,也就學會了自我控制了。
2、等待期間不過分關注
等待是一種自律的行為,但是孩子的年紀小,想要培養他延遲滿足的能力就需要他律的力量。爸爸媽媽在有意識地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時,也要注意自己不能過分的關注孩子。不然就達不到良好的效果。
一些孩子會因為知道父母在關注他,而假裝哭鬧來死纏父母,但其實這些也只是孩子威脅的一種手段罷了。只要你不管他,他自然地就會停止這種無謂的行為。因此在孩子學者等待的過程中,家長可以忙自己的事情,不要讓孩子感覺你是在關注他。
另外,家長也可以在孩子等待時,利用一些其他工具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可以拿他喜歡的玩具給他,讓他玩著等。
等孩子長大一些,家長也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和自控能力,爸爸媽媽逐漸地退出監督工作,不要總是親力親為地為孩子轉移注意力,讓孩子自己學會自我監督。
3、有意識地給孩子引導
隨著語言和認知能力的發展,2-3歲的寶寶基本上已經能夠理解等一等的含義了,這時父母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給孩子一些指引,讓孩子逐漸學會等待和自我控制。
比如媽媽可以帶上寶寶去超市,在琳瑯滿目的商品里,孩子會忍不住想要拿糖果來吃,這時媽媽可以對孩子說:“媽媽還沒給錢,還不能拆開包裝來吃喔,等待會出去以后寶寶才能吃呢,再等一等吧!”像這樣的道理孩子是能夠理解的,孩子逐漸懂事便會掌握等待和自控的能力了。
在孩子學習新本領時,往往會遇到瓶頸,那么這時父母也可以用“延遲滿足”來引導孩子思考,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大可不必直接把解決方法告訴孩子,可以適當地給孩子一些引導,鼓勵孩子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段時間一方面孩子的需要被延遲,學會“延遲滿足”,另一方面這也是孩子自我學習的過程。
4、鼓勵強化行為
如果孩子想要某個玩具,家長也可以和孩子約定協議,要拿到5朵小紅花才能換這一份玩具。家長設定每月的孩子零用錢金額,如果孩子想買的玩具超過每個月的預算,則告訴他積攥到下個月才買;孩子想要獲得玩具資金,則要完成爸爸媽媽布置的小任務爭取得到小紅花。例如晚餐過后要幫忙收拾餐具,那樣就能得到一朵小紅花,讓孩子知道有付出才有收獲。
如果孩子最終成功得到玩具,媽媽要記得祝賀孩子哦,這樣能夠很好地強化孩子的成功感呢。像這種小紅花激勵措施一方面能夠塑造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另一方面也能夠延遲滿足孩子對這個玩具的需求,讓他學會克服當前困難,獲得更長遠利益的能力。
培養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離不開父母的鼓勵和贊揚。當孩子能夠按照父母的要求忍耐下來了,家長除了按照承諾要給孩子應有的滿足外,還應該對孩子的行為給予肯定和贊揚。有時候,家長還能夠適當地給孩子一些物質的小獎勵,強化孩子的行為,讓他獲得一種堅持的動力。
詳情登陸:www.yinlingjiaoy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