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調查數據顯示,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傷害原因明顯不同,以下是引領右腦專家總結的容易被忽視的傷害原因。
學齡前兒童傷害7大原因
溺水:
不必禁止孩子戲水,但必須有家長時刻陪同,同時也不能大意浴缸溺水的可能。
跌落傷:
除了常見的跌落傷以外,應注意孩子和同伴玩耍時的互相傷害。不要將糖果或玩具放在高處,以免孩子站在凳子上夠物跌落。
不要給孩子穿褲腿過長或過寬的褲子,以免絆倒。教孩子摔倒時迅速用手撐住倒下的身體,同時側轉身體用肩或背著地,并順勢翻滾,減少傷害。
燒燙傷:
家中做飯時,哪怕只離開廚房一會,也要關上門,以防孩子突然闖入,烹飪容器的手柄要朝內,以免碰翻。
交通傷:
剛學會過馬路的孩子將過馬路當作游戲,不顧一切沖過馬路。標準安全帶仍然不適合孩子使用,也不可幾個孩子共用一條安全帶。教孩子雨天出門時,撐傘要在身體斜后方,不要擋住視線,給孩子購買色彩鮮艷的雨具雨衣。
運動傷:
孩子不懂得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導致強度超過身體素質能力而受傷。兒童不應使用成人跑步機,不應帶兒童到成人健身室。
窒息:
邊吃邊玩容易嗆到,魚刺和碎骨頭也是導致兒童窒息的常見原因,堅果、果凍等依然是危險物品。注意魚刺扎喉時,切忌用吞飯、吞饅頭的方法往下壓,容易引起深部組織化膿感染,甚至刺傷咽部大血管,應及時就醫。
中毒:
植物美麗的花朵和果實都會誘惑孩子采食,有時引起中毒。
動物傷:
孩子嘴角上、衣服上的食物殘渣會引起動物舔食,容易受傷。教育孩子不要接近不熟悉的貓狗,不要打擾正在進食或睡覺的貓狗,當陌生的狗接近時,不要尖叫或跑開,而應安靜地站在原地,舉手示意讓大人救援。在動物園不要伸手逗玩動物,或直接用手喂食。
總之,家長要重視寶寶的成長,減少寶寶的意外傷害,這樣才能增加寶寶的自我保護,讓孩子健康成長。
本文由引領右腦潛能開發連鎖機構http://www.yinlingyounao.com/question/yefz/1481.html整理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