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愛孩子,天經地義,但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有合理的界限,才是愛孩子最好的方式。沒有界限的愛,很可能會給自己埋下“毒瘤”。
以下這5件事,家長請不要縱容孩子為之。
1、不尊重長輩
多多的爸爸為了在家中訓練孩子“不懼權威”的自信心態,允許多多與父母互叫姓名和綽號,凡事與兒子商量著辦,允許他討價還價和頂嘴。現在,多多在公共場合隨意對父母呼來喝去,父母提出任何要求,多多都討價還價,要不就讓父母難堪。
對于孩子種種肆意妄為、不尊重長輩的行為,父母負有很大的責任。孩子可以表達不同意見,但一定要在充分尊重長輩的基礎上,遵守人與人相處的秩序,這需要家長進行有意識的教育和引導。
如果孩子才4、5歲,就已經表現出不尊重長輩的問題,家長就應該審視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出了問題-----因為,未來孩子在社會上與人和諧相處的前提,恰恰是建立在尊重他人的基礎上。
2、亂動、亂拿別人的東西
網上曾經有個熱帖,有個熊孩子來家里做客,把主人的房間翻了個底朝天,價值萬元的限定手辦被破壞殆盡……
孩子都會有好奇心,但如果孩子有亂動亂拿他人物品的行為,父母一旦發現就要及時制止,有些父母覺得孩子可以原諒,沒關系就是一點小東西而以。
如果父母有這樣子的思維方式那麻煩就大了,只要父母默許孩子可以亂拿他人的物品,孩子就可能出現小偷小摸的行為。下次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想辦法占為己有,嚴重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養成不良壞習慣,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同學、朋友之間的友誼,不利于孩子品德成長。
3、得不到就亂發脾氣
有的孩子在想要一個東西時,習慣用耍脾氣威脅父母:“不讓我……,我就……”
面對孩子又哭又鬧滿地打滾的狀況,不少家長會立刻滿足孩子的要求。但如果繼續慣著他的撒嬌耍賴,以后就會出現讓父母難堪的場景:得不到東西就在地上打滾,或遇到困難就亂發脾氣,人人都要依著他。
長此以往,你說什么都沒意義了,因為他根本不會聽。
4、過度沉迷電子產品
信息化的時代,非要把孩子跟電子產品完全隔離開來,很難實現。孩子長期沉迷于電子產品,會表現出注意力渙散、不集中、不愛溝通、沒精打采的情況。
家長應當對孩子進行適當的認知教育,與孩子商量好玩電子產品的時間。同時,在孩子面前,家長一定要做到少玩手機,多陪伴自己的孩子,和孩子一起做游戲,聊天,讓孩子在親密的親子活動中感受到父母的愛。
5、野蠻粗俗,沒有禮貌
很多家長說:“我這個孩子天生就沒禮貌,天生就不會向長輩問好”。
孩子不禮貌的行為都不是他的問題,是誰的問題?是父母有沒有重視禮貌教育。其實孩子小時候是很好教的,但恰恰很多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沒關系,完全沒有要教導的意識。殊不知如果小時候不好的行為習慣長期被父母縱容,時間久了就會成為這個人的品質。
許多父母都盼望孩子能遇到貴人,但關鍵在于孩子對長者的禮貌與恭敬。當他具備了對長者有禮貌恭敬的態度,這些有智慧、有經驗的長者就愿意提拔他。相反,一個不遵守社會禮儀的人,將來難免受到別人的鄙視排擠。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中國右腦開發網http://www.yinlingyoun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