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很多家長認為,
孩子只能對大人的話“言聽計從”,是決不允許與父母拌嘴、爭辯的,否則就是“大逆不道”。
其實,父母與孩子爭辯是件有益的事。
德國兒童心理學家專家認為,能夠同父母進行真正爭辯的兒童,在以后會比較自信、有創造力和合群。漢堡心理學家安格利卡·法斯博士證實:“隔代人之間的爭辯,對于下一代來說,是走上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這位心理學家還談到爭論的一些重要之處。
1、有助于找到界限
“等我們吃完了再去干”,媽媽勸兒子盧卡斯。9歲的盧卡斯生氣地把椅子往后一推,頂了一句:“為什么?我還有些事要做,比坐在這里要好。”
法斯博士說,盧卡斯的這種挑釁是在試驗他的能力的極限在何處。同這個倔頭倔腦的階段相似,同父母拌嘴能使孩子有機會學會估量自己。
爭辯是擺脫兒童無方向狀態的一個途徑,可以使他們知道自己的能力和界限在何處。
2、形成自己的意志
法斯說:“爭執能幫助兒童變得自信和獨立。在對抗中他們感覺到自己受到重視,知道怎樣才能貫徹自己的意志。”
爭執也表明孩子正在走自己的路,他們注意到,父母并非總是正確的。
3、應付沖突的訓練
安格拉想學騎馬,但是她媽媽反對。媽媽說:“我要對你負責”。安格拉反駁說:“薩比內的父母也對她負責,但他們允許她騎馬。”
孩子通過爭論學到爭論的藝術。考慮到日后在工作中,以及和同伴的關系中會有爭論,這種學習對兒童是重要的。
4、愛的表示
俗語說,相親相愛,才會相互逗弄。斗嘴是向對方表示,你對我是重要的。一個人如果總是與世無“爭”,他就是向周圍的人表示,你們對我無所謂。
因此,明智的父母通常不把自己的意志簡單地強加在孩子身上,而是為孩子的爭辯創造了一種寬松、平等的氛圍。在爭辯的過程中,父母應循循善誘,以理服人,不要簡單地把孩子的爭辯看作是對長輩的不敬。
本文由中國
全腦開發網http://www.yinlingyounao.com/brain/ynzc/2596.html整理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