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報道的神童可謂多矣,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六歲主演演奏會;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十三歲創作了三部奏鳴曲;巴西有個六歲的幼兒,寫了一本六十頁的書,已經出版,并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英國有個5歲的小女孩能創作詩歌,還有個8歲的女孩竟能記5種語言。我(詳情登陸www.yinlingjiaoyu.com)國古代的神童要算秦時的甘羅了,他12歲就當上了宰相;曹植七歲能詩;王勃六歲善于文辭,九歲讀《漢書》,不到二十歲寫出了著名的《滕王閣序》。湖南省有個一歲零十個月的幼兒陳軼佳,能熟悉地認識八百個漢字;山西省有個十一歲的孩子申克功,可以心算十幾位數的加、減、乘、除、乘方和開方,速度竟跟得上用手操作的電子計算器。
我們知道人的聰明智慧由大腦決定,大腦形成和發育功能主要靠蛋白質的供應,胎兒出生前的3個月和出生后的1歲之前,是大腦發育的最高峰,這時期提供足夠的營養,智力能力發育是很驚人的,一般2歲就有語言思維活動,科學家證實,4歲就有成人智力的50%,8歲可達到80%以上。那我們怎么來開發寶寶的右腦呢?
刺激指尖法
人體的每一塊肌肉在大腦層中都有著相應的神經中樞,其中手指運動中樞在大腦皮層中所占的區域最廣泛,所以手的動作,特別是手指的動作,越復雜、越精巧、越嫻熟,就越能在大腦皮層建立更多的神經聯系,從而使大腦變得更聰明。因此,訓練寶寶手的技能,對于開發智力十分重要。自然而然地,雙手就成了大腦的“老師”。
玩沙子,玩石子,玩豆豆等,可以鍛煉寶寶手的神經反射,促進大腦的發育;伸、屈手指,閉上眼扣扣,練習寫字繪畫,可以增強手指的柔韌性,提高大腦的活動效率;擺弄智力玩具、拍球投籃、學打算盤、做手指操等精細的活動,可以鍛煉手指的靈活性,增強大腦和手指間的信息傳;玩積木、橡皮泥有利于動手能力的培養;經常讓寶寶交替使用左、右手,可以更好地開發大腦兩半球的智力。
語言學習法
科學家經過長期的研究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寶寶學會兩三種語言跟學會一種語言一樣容易,因為當寶寶只學會一種語言時,僅需大腦左半球,如果培養同時學習幾種語言,右腦就會參與其中。
爬爬爬
媽媽們經常教導寶寶不能在地上爬行,怕弄臟衣服,而且也不雅觀。其實要刺激右腦,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從小就訓練爬行,未來對寶寶的平衡感及運動細胞都有幫助。
借助音樂的力量
大腦的右半球負責完成音樂、情感等工作,被稱為“音樂腦”。專家發現,如果在寶寶在幼兒期能夠經常學音樂、聽音樂、就可以大大地開發“音樂腦”,提高寶寶的智能。學習彈琴是一種很好的指尖運動,同時,父母還可以在寶寶做其他事情的時候,創造一個音樂背景。因為音樂由右腦感知,左腦并不因此受到影響,仍可獨立工作,這樣就能使寶寶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右腦的鍛煉。
運動鍛煉法
右腦在運動中隨之而來的鮮明形象和細胞激發比靜止時來得快,在運動時有意識地讓左手、右手多重復幾個動作,可以刺激右腦,激發靈感。右腦在運動中隨之而來的鮮明形象和細胞激發比靜止時來得快,由于右腦的活動,左半球的活動受到某種抑制,人的思想或多或少地擺脫了現成的邏輯思維方法,靈感經常會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