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人都能用眼睛看書、寫字,可是盲人呢?盲人其實也有自己的書籍,也能用筆寫字,那么盲人的字是什么樣的呢?我們都見過人民幣右下角有幾個黑點,那就是盲文。盲人看不見鈔票面額的大小,但是當他摸到排列不同的黑點時,就能分辨出手中的鈔票是多大面額的了。
布萊葉
盲文的發明有190年的時間,它的發明者是法國人路易斯·布萊葉,布萊葉小的時候,因為一次事故,他的雙目失明了,后來只能到盲校上學。對于一個盲人來說,只能用耳朵去了解這個世界,是一件非常艱難和痛苦的事情,小小年紀的布萊葉更是飽嘗了其中的苦楚。
有一次,巴比爾海軍軍官來到了盲校,他給學生們講述了戰地夜間通訊的演習,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要秘密地把信息傳出去,我們用的是密碼,我們在厚紙上戳出各種點子來表示密碼,接到密碼的士兵,用手一摸,就能了解信息的內容,就像用眼睛看電報文一樣。
盲文書
這次表演,給了布萊葉很大的啟發,他想:“如果用這種辦法寫字,讀書不是很好嗎?”從這個時候起,布萊葉就開始對“點子”進行研究。他把巴比爾使用的密碼加以簡化,由原來的12個孔位表示一個字母變成6個孔位表示一個字母。用排列組合的方式,創造出63種不同的符號,用這些符號就可以拼寫出不同的“字”。然后盲人用手摸這些“字”,便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如何將這些“字”寫出來呢?為了解決盲人的“寫字”問題,布萊葉又進一步研究,造了一種摸板,上面六個孔一組,排列著許多組的小孔,“寫字”時,先把摸板壓在紙上,用“針筆”刺進小孔,戳出一組組不同的點子。這樣,自己想說的話就能像打電報一樣表達出來,盲人有了自己的文字和書籍,也能書寫和閱讀了。
布萊葉的功績將永遠鐫刻在人類歷史的豐碑之上,正如1952年著名的盲人文學家海倫·凱勒所說:“上帝將路易斯•布萊葉賜給盲人。”
觸摸盲文
盲文閱讀你認為是用左手好換上右手好頗有爭論,我們大多人習慣于用右手,只有少數人對左手使用有所偏愛,科學家進行了廣泛的調查,發現人類中有10%是左撇子,那么我們應該是用右手好,可是大量的實踐中發現用左手閱讀好,而且閱讀速度快,準確率高不易疲勞,這是為什么呢?實際上是我們的左右大腦半球有分工,左半球管理語言中樞,而右半球管理空間知覺中樞,左右手是左右大腦半球交叉支配,盲文是點子凸起文字,每一點本身不具有意義,點與點之間的關系位置才具有文字表達意義,大腦右半球管理空間知覺,左手觸覺感知傳入大腦右半球,所以左手閱讀更加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