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右腦提示:寶寶一天天長大著,從第一次發音模糊地叫出爸爸媽媽,到自己拿湯匙吃飯,從天天躺搖籃到匍匐前進,這一點一滴的進步都給家人帶來無比的喜悅。然而,隨之而來的“壞習慣”也讓媽媽們苦惱不已。專家提醒家長,有些習慣是寶寶發育過程中的自然現象,媽媽只需引導即可。
1歲以內的寶寶都喜歡把能夠抓到的東西放到嘴里“嘗嘗”,大人覺得很不衛生,通常都要把東西從寶寶嘴邊拿掉,甚至還會喝斥“不許吃,臟”!其實錯的是大人,而不是寶寶。12個月以前,寶寶感知世界的開始就是他們的小嘴,大人千萬不要強行阻止。
盡量避免寶寶碰觸到危險有毒或太小的物品,防止誤吞。找一些干凈、柔軟、安全的東西讓寶寶盡情地咬,鼓勵的行為會讓你的寶寶更勇敢的探索世界并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系。還可以適當給點磨牙餅干,寶寶會很開心的!
“壞習慣”二:越大越怕生
很多家長發現寶寶6個月以前誰抱都高興,可是六個月以后卻越來越怕生。家里來了客人或換個環境就不開心,甚至大哭大鬧,這讓爸爸媽媽很是尷尬:“怎么寶寶越大越沒出息了呢?”事實上,“怕生”是一種成長現象。六個月以上的嬰兒已經開始會區分親人和陌生人了,如果寶寶在腦子里檢索不到眼前這個陌生人的形象,就會感到不安:“這個家伙是誰?”不要強逼著寶寶給不熟悉的人打招呼,這會讓他更害怕。
引領右腦提示:
如果寶寶表示怕陌生人,一開始,千萬讓陌生人和寶寶保持一定距離,以防寶寶受到驚嚇。然后家長可以先和陌生人一起玩,再邀請寶寶一起來玩,讓寶寶逐漸去適應。
“壞習慣”三:讓人頭疼的“搬運工”
寶寶長到一歲多時,可以滿地亂爬亂走,不少爸爸媽媽開始頭疼了:小家伙特喜歡搬東西,只要能拖得動的東西,就會從這頭搬到那頭,又從那頭搬到這頭,忙得滿頭大汗卻樂此不疲。甚至經常有時候,你找不到你隨時會用到的小物件,因為它被寶寶無意的“藏”起來了。其實,爸爸媽媽完全不必為此煩惱,當寶寶發現許多東西會因他的努力而發生改變時,就會很有成就感。你要做的就是經常來整理家里的物品,同時滿足寶寶的搬運需求和你找到自己東西的需求。
引領右腦提示:
要多鼓勵寶寶,在他能夠得著的地方放些容易搬運但不會讓孩子受傷的東西。當然,如果你有確實不想被寶寶“搬運”的東西,就鎖起來好了。
“壞習慣”四:到處亂爬
在地上爬來爬去多臟啊!媽媽們一般不喜歡讓寶寶在地上亂爬。但爬行是寶寶行走的第一步,而且爬行還能加強寶寶的手、眼、腰、腿等全身部位的協調,能較早地讓寶寶主動接觸和認識事物,促進認知能力的發育。很多已經會走的寶寶,也會突然爬下來看世界,對于陌生的環境,除了畏懼感,寶寶也會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希望通過自己動手去探索、認識和了解世界,自娛自樂。
引領右腦提示:
當然還是要鼓勵寶寶爬的,必要的時候,你可以跟他一起爬下來,感受下寶寶眼里看到的世界。如果害怕地面臟會帶來疾病的話,媽媽可以給寶寶套上小罩衫。只要寶寶爬完不把手放到嘴巴里,不抓吃食物,媽媽不必過于擔心。中國右腦開發網www.yinlingyounao.com
“壞習慣”五:亂扔東西
東西扔到地上,或是嘩嘩地倒掉,這是孩子們特別喜歡做的事情之一。把倒掉的東西重新放回桶里,接著再倒。這樣反復玩,孩子們會感覺非常開心。你把玩具遞給寶寶,他看都不看就扔到地上。你撿起來,他再扔。有時候寶寶抓到什么都扔,水杯、湯匙、飯碗……扔東西其實是一種“嬰兒游戲”。寶寶在不斷重復的游戲動作中,強化了對各種物體、環境的認識,還可以鍛煉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為日后的認知發展打基礎。“扔”和“撿”之間的眼神交流、身體接觸,滿足了寶寶的情感需求與情緒發展,親子關系得到進一步強化。
引領右腦提示:
媽媽對嬰兒游戲的積極應答反過來又可以激發寶寶的積極反應,使其產生自信與滿足感。媽媽可以在家中的游戲角給寶寶準備質地不同、顏色各異的玩具讓寶寶扔著玩,既滿足了寶寶的發育需求,又避免寶寶破壞家里的衛生和物品。如果不固定地方,孩子可能會將玩具滿屋子亂倒,而且他們會因嫌麻煩而不想撿玩具。最后要記住,當孩子覺得玩夠了,要教他收拾玩具,開始時你可以和他一起收拾。
“壞習慣”六:用手抓飯
一歲左右的寶寶經常用手抓飯吃,或者是寶寶會使用勺子、筷子的時候,還不小心把食物灑在桌子上或地板上時,孩子往往會用手去摸、去捏、去抓這些食物。很多家長會立即制止這種“不規矩”的行為。其實寶寶用手抓飯不僅可以增加他們對食物的熟悉度,逐漸培養他們對食物的興趣,還能避免寶寶長大后養成挑食的壞習慣。這是孩子想了解食物質感的一種方式,你不要生氣地加以制止。吃飯和讀書都是需要慢慢培養興趣的,讓孩子自由自在地接觸食物的顏色、形狀和特質吧。
引領右腦提示:
媽媽們要做的就是吃飯前把寶寶的手洗干凈,讓他們自由地發揮吧。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出現像像花生粒、爆米花、小豆子之類圓而堅硬的食物就堅決不能讓寶寶抓食,避免卡在喉嚨里。
“壞習慣”七:吃手指
寶寶四五個月的時候喜歡吮吸手指,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把嬰兒出生后第一年稱為“口腔期”,是人格發展的第一個基礎階段。孩子是通過吮、舔、咬等方式來嘗試認知事物、感知世界的。吃手是寶寶成長過程中一種心理需求和行為,是寶寶一種健康的自我安慰的方式。在正常發育情況下,寶寶不會養成吃手的習慣,家長不必擔心,也無需設法阻止。強硬地制止孩子吃手,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陰影,長大后容易焦慮、發脾氣,缺乏基本的信任和安全感。
引領右腦提示:
媽媽們要盡可能多地通過擁抱親吻來安撫寶寶,把他的注意力轉移到圖畫、玩具等物體上,讓他們認知更多的事物,開發他們的大腦。寶寶熟睡后,將手指拿出來,避免長期吮吸手指導致牙齒咬合不良。如果寶寶見到什么就咬什么,媽媽可以將水果切成長條形,讓寶寶去抓咬,而不是簡單地用假奶嘴代替。
“壞習慣”八:愛玩衛生紙卷
當寶寶逐漸長大,你發現他開始喜歡拆東西,通常喜歡把卷好的線軸或磁帶解開,再重新卷好。其實這對鍛煉孩子的小肌肉很有好處。很多媽媽說,孩子特別愛玩衛生紙卷,道理也是一樣的。 引領右腦潛能開發網www.yinlingjiaoyu.com
引領右腦提示:
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舊磁帶,防止他把你還有用的磁帶弄壞。為了防止浪費手紙,可以將舊布撕成條纏在手紙筒上,讓孩子玩,效果也一樣。
以上講的是不必在意的“壞習慣”,但孩子有些壞習慣,雖然看著可能很小,因而很容易被父母忽視,可是這些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修改了,所以爸爸媽媽要留意一下孩子日常中是否有以下“壞習慣”,這些可是必須糾正的:
1、打斷你講話
孩子可能有時會很興奮想要告訴你一些事情,但如果總是允許他在你講話的時候打斷你的話,可能會讓孩子感覺他是擁有特權去取得別人的注意,而且不能忍受別人不理會他,以致日后可能會以自我為中心。
引領右腦提示:
如果孩子跑過來纏著你講話,他安排另外的活動,你的目的是讓他知道,如果中斷你的講話,他很難達到他的目的。
2、裝作沒有聽到你說話
不斷給孩子重復或提醒你的要求、指揮,會讓孩子養成等待你的提醒,而不是留心你所說的話,漸漸地還會發展到不理會你說的話。
引領右腦提示:
盡量不要遠距離跟孩子說話,走到孩子前面跟他說清楚你的要求。當你說話的時候,要求孩子看著你,并要有所反應。右腦開發
3、態度輕浮
你的孩子是不是有邊跟你說話邊做鬼臉或用很輕佻的態度跟你說話的情況,很多孩子尤其是小孩子會有這些行為,他們的目的是要測試一下父母的反應。如果你不讓孩子盡快改正,他可能會很難跟別人好好相處。
引領右腦提示:
一定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不當的。例如孩子在你說話的時候翻白眼,你可以告訴他,這種行為表明他不喜歡你所說的話,你可以停止跟他說話并走開,然后跟他說當他態度變好的時候才會跟他說話。
4、夸大事實
你可能會覺得孩子在別的孩子面前吹牛不是什么大問題,但對于這種現象應該盡早從源頭截住。因為如果孩子發現說大話會令自己感覺舒服一點,他很快就會養成經常講大話的習慣和推卸責任等。
引領右腦提示:
當孩子撒謊的時候,你應該靜下心來跟孩子說清楚說謊的壞處,讓他明白大話講多了,別人可能會不再相信他說的話。同時還要了解清楚孩子說謊的目的,要讓他明白即便是說謊他的目的也不一定能夠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