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任性是不懂事的表現。如果家長對孩子愛撫過多,要求過少,甚至有求必應,那么孩子任性往往比較嚴重,不易糾正。那么,怎樣糾正孩子的任性呢?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1、攻心為上
父母首先要有良好而堅定的心理狀態。不要認為拒絕孩子會造成傷害,相反,這恰恰是對他最好的教育。要想培養一個棒孩子,那么面對他最初的不合理要求,父母一定要堅決地說“不”,不能有絲毫心軟
2、以退為進
父母可以先退一步。比如孩子想要一個不能給他的東西時,媽媽可以這樣說:“這是媽媽的,媽媽現在不用,可以給你玩一下,不過明天你就得還給媽媽。”然后以退為進——第二天提醒孩子:“寶寶,把東西還給媽媽,以后想要的時候再跟媽媽說。”
3、預先申明
孩子一般都容易忘記預先的約定,所以一定要給他定個規矩,一旦孩子破壞了規矩就要按規矩處理。比如和孩子約定:早上爸爸要上班,你必須按時起床,按時吃早餐,才能準時送你去幼兒園。
如果你起床晚了,就只好放棄早餐,因為你要為你的行為負責。一旦孩子賴床,就要把他的早餐收走,并告訴他:對不起,寶寶,我們有約在先,不能隨意破壞。
4、說一不二
對待孩子的要求不能“先抑后揚”。“先抑后揚”的做法會讓孩子認為父母好“欺負”,從而無理要求越來越多,“級別”越來越高,一旦父母不能滿足他的要求,他就會產生偏激心理,造成意想不到的惡果。因此,拒絕孩子,一定要從一而終。
5、“戰后”要善后
父母對孩子說“不”之后,要耐心向孩子解釋拒絕的理由,讓他明白“不行”的道理。拒絕孩子而不給他被拒絕的理由,會讓他覺得受了委屈,甚至產生焦慮、恐懼、煩躁不安和悲憤絕望的心理。雖然這種解釋孩子不一定聽得懂,但是至少能讓他明白:父母拒絕他是有理由的。
6、轉移目標
這種方法適用于年齡較小的孩子。家長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為新鮮的東西吸引的心理特點,把孩子的注意力從他堅持的事情上轉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7、冷處理
當孩子由于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脾氣或打滾撒潑時,大人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憐憫或遷就,更不能和他討價還價。可以采取躲避的方法,暫時離開他。當無人理睬時,孩子自己會感到無趣而做出讓步。事后,家長可對孩子簡單而認真地說明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并對他說“相信你以后會聽 話的”之類的話來鼓勵他。
8、激將法
利用孩子的好勝心理,激發起他們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如果孩子在街上吵著要買雪糕,家長可以說:"你不是說你很堅強的嗎?怎么連不吃一塊雪糕都受不了。你究竟是真堅強還是假堅強?
9、適當懲罰
對于年齡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夠的,適當懲罰也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吃早飯,家長既不要責罵,也不要威脅,只需飯后把所有的食物都收起來。孩子餓時,告訴他肚子餓是早晨不吃飯的結果,孩子嘗到餓的滋味就會按時吃飯了。
10、把握尺度
家長給孩子提出的要求應該讓孩子“蹦一蹦能夠得著”,即應該是孩子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而不是孩子怎么付出努力都達不到的過高要求。提出要求時,要讓孩子有信心可以達到,此外,提要求的口吻,應是肯定、親切的,這樣更易于被孩子接受。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中國右腦開發網http://www.yinlingyoun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