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一直到
孩子上小學(xué),有的甚至都10多歲了,才意識到
孩子的
注意力方面存在比較大不足,但是,這樣的年齡段糾正起來就有點兒困難了。
孩子在0-3歲期間正是注意力發(fā)展的基礎(chǔ)階段,這個基礎(chǔ)打的好,后面的煩惱就少。
具體的操作:
0-3個月嬰兒
曲線和直線比較,
寶寶更喜歡曲線,可以給孩子多出示曲線的事物。比如,毛線,或者有明顯曲線的卡片。規(guī)則圖形與不規(guī)則圖形比較,
寶寶更喜歡規(guī)則圖形。比如,出示正方形,長方形。輪廓密度大的圖形與密度小的圖形比較,寶寶更喜歡輪廓密度大的圖形,比如,圓點多的卡片,茂密的森林圖片。具有同一中心的圖案與無中心的圖案比較,寶寶更喜歡有同一中心的圖案。對稱的物體與不對稱的物體比較,寶寶更喜歡對稱的物體。
3-6個月嬰兒
頭部運動、雙手觸摸和抓取技能更加精細(xì)和穩(wěn)定,擴展了獲取信息的能力,如遞給寶寶一個玩具,請寶寶雙手取。視覺注意更加發(fā)展,視覺搜索平均時間更短,偏好復(fù)雜和有意義的視覺模式,如在一幅簡單圖上請寶寶找出最簡單的輪廓最大的物體。對外部世界更加好奇,探索和學(xué)習(xí)的驅(qū)動力活躍,如,寶寶會張開手掌去接受遞過去的東西。對物體的觀察和操作得到發(fā)展,注意的質(zhì)量得到提高。這個時候,大人給孩子看閃卡,孩子就能盯著看了。
6-12個月嬰兒
用更長的時間去探索事物,進(jìn)行社會交往,獲得新信息,如孩子拿在手里的東西一直攥在手里不放開,或讓孩子去撕紙。注意不僅僅表現(xiàn)在視覺選擇上,更多表現(xiàn)在抓取、吸允、傾聽、操作和運動的選擇性上,如在抓取的時候?qū)殞殨掷m(xù)去努力完成。出現(xiàn)了對熟人和陌生人的選擇性反應(yīng)。
1-3歲寶寶
有意注意在1歲左右慢慢形成,但是持續(xù)時間不長并且極不穩(wěn)定,尚處于萌芽階段。在家里,大人可以拿出一組拼圖,拿出其中一塊兒,在寶寶面前放回去,然后拿出來交給寶寶,大人可以先握著孩子的手放回去,幾次后就可以讓寶寶試著自己放回去,可能孩子不會去轉(zhuǎn)動,這是需要大人引導(dǎo)一下,可以轉(zhuǎn)轉(zhuǎn),當(dāng)孩子自己獨立完成一塊兒后可以根據(jù)寶寶的情況逐漸遞加塊數(shù),比如,取下兩塊,三塊,直到最后可以完成一個獨立的拼圖。
到了2歲,孩子的能力強了,我們可以增加難度,讓他穿珠子、釘釘子,同時給予孩子適度的引導(dǎo)。如果孩子選擇了一樣玩具,這說明孩子喜歡這個玩具,但玩不了兩下就不玩兒了。這即可能是因為玩具太難了,孩子玩兒不了,也可能是因為太簡單了,孩子覺得沒新意。這時大人可以試著引導(dǎo)孩子繼續(xù)玩下去。玩具太難就降低一下難度,力求讓孩子能努努力就實現(xiàn)。
玩具太簡單,就變換一下玩法,讓孩子重新喜歡上它。比如,剛開始玩剪刀的時候,孩子不會剪,嘗試了幾下就想放棄了,這時我們就該拿著紙條,讓孩子剪,這樣孩子從原來一手拿紙一手拿剪刀的雙手配合到只需要拿剪刀剪,動作難度就降低了,孩子就能剪了,就會越剪越好,自信心也越來越強。
2歲左右的孩子可以用筷子夾珠子,一開始,孩子可能拿筷子不是很熟悉,大人可以用小絨球來代替,筷子也要選取孩子適合的,大人可以示范怎么把筷子分開,夾住小球放小盤子里,再打開筷子,小球掉在盤子里。一開始孩子喜歡用哪只手夾都可以只要能夾住,這樣先讓孩子完成第一步,讓孩子充滿信心,在試著用另一只手去夾,也可以換成透明的小珠子增加難度讓孩子夾。在夾珠子這個環(huán)節(jié)里,可能孩子會很大的畏難情緒,夾不住就停止,大人要起到引導(dǎo)和鼓勵的作用。
大概到3歲時,可以用七巧板給孩子做訓(xùn)練,但是七塊對孩子而言讓他們?nèi)テ磿幸欢ǖ睦щy。所以我們可以從3塊開始選擇使用。比如,先用一個大三角形,一個正方形和一個小三角形去拼一個帆船,大人準(zhǔn)備一個畫好帆船輪廓的圖形,給孩子出示三個形狀,告訴孩子如何操作。
“這是一個小帆船,今天我們一起給小帆船粉刷然后讓它起航。讓寶寶把大人這里的三個形狀完全的放進(jìn)黑線里面,要求把黑線里面全部占滿,但是圖形之間不能有摞在一起的地方,好,我們開始粉刷吧!”
需要的時候,在給孩子以鼓勵和引導(dǎo)。
這樣循循善誘,漸漸的孩子的注意力就慢慢提高了!
更多詳情請登錄中國
右腦開發(fā)網(wǎng)http://www.yinlingyoun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