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提升教師專業的自主性?實踐業已證明,教師自我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職業成熟的有效方式。通過“教師每日十問”的設計,為教師形成反思習慣,解決教學問題,提升專業水平,優化自身素養提供了一種制度上的保障。
一問:上課前還有哪些方面我沒有準備好?
目的性和計劃性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特點。教師在上課之前,要細致地分析學生,充分地把握教材,精心地設計教學進程,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準確地擬定教學目標并對學生多種可能的反映做出預期。實踐經驗告訴我們,課前準備越充分,教師在課堂上就越能游刃有余,得心應手,否則很容易出現問題甚至出現僵局。
二問:課堂上我組織教學的情況怎么樣?
有許多的事例可以說明,很大一部分教師的教學效果不好、教學質量不高,主要是因為教師組織教學的意識不強,組織教學的能力欠佳。因此,教師不僅是教育者,還是管理者。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組織教學貫穿在課堂的始終,而不僅僅是上課時的一個起始環節。教師不僅要知道如何“教”,還要知道如何整合新穎的教學內容,如何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如何協調教育內外部的期望、如何運用和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更要學會自我評價與改進,從不斷追問中提高課堂教學管理能力。
三問:課堂上我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了嗎?
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課堂是師生共同活動(學習、生命成長)的場所,甚至在一定意義上教師的活動是為了引發、引導、指導學生的活動,教師的教是為了建構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所以教師教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如何讓學生認真聽講、主動思維、積極配合、自覺學習。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包括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自信心和意志力,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因素等,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渴望和動機,真正實現學生的主體性。
四問:課堂上我尊重、激發、引導學生的學習了嗎?
之所以這樣問,是因為讓學生愿意學習、自覺學習、會學習是課堂教學的核心目標。尊重學生的學習,就是尊重學生學習的實際、尊重學生學習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學習的不同方式。同時,學生是否愿意學,教師要把握;學生是否會學,學習方法是否科學,教師更應該清楚。教師在課堂上要不失時機、有目的地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要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
五問:課堂上學生在知識、能力、方法、情感等方面有什么收獲?
無論怎么評價課堂教學,學生在諸多方面取得成績和成就、獲得多方面的發展和進步是最為重要的。這里強調的是,學生在課堂上收獲的不只有知識,還有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學習習慣、鉆研精神、合作技能、創新意識等都是同樣的重要。課堂教學中要避免只關注學生知識的獲得而忽視其他方面的片面的績效觀。通過借助教材的文化力量和教師的教育理念,促使學生在知識與能力、理解與溝通、理想與追求、情感與態度諸方面獲得良好的自我認識與自我發展。
六問:課堂上我恪盡職守、投入激情了嗎?
課堂是師生生命成長與延續的場所,課堂充滿著責任、充滿著希望。青少年學生喜歡的是充滿激情的教師,喜歡的是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師需要在一種道德責任感的驅使下產生對學生誠摯的親密感情、對教育教學的忠誠和熱情。具備這種情感,教師才可能善意地對待學生出現的各種問題,才可能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工作,才可能對教育教學充滿激情,課堂因此充滿生機,師生因此充滿陽光。
七問:我的教學設計在課堂上落實得怎么樣?
教學設計是對教學過程以及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解決方法的一種事先預設,其中主要包括教學目的的確定,以及為了實現這些目的而對學生狀況的分析、對教材的處理、對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選擇、教學順序和教學問題的安排。一堂課的教學設計,是精心準備的,是有理論基礎的,也是有實踐依據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教學設計是對課堂實施的一個理想藍圖,有它的合理性和科學性,課堂上要力爭用這一設計來實施。因此,教學的課后反思,必須要對比教學的實際過程與事前的設計,教學目標是否實現,教學任務是否完成;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突破;課堂中出現了什么新的情況,又是如何應對的;要找出差距,并分析原因,要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以便采取補救措施。
八問:今天我的“得”與“失”在哪里?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教學活動是一組沒有底片的照片組成的。因此反思應成為教師的工作常規。教育教學是一門具有獨特規律的科學,同時也是一個目的性、針對性、具體性以及靈活性都很強的實踐活動。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善于總結,并把總結的經驗應用于日后的教育教學中,發揚優點,改正缺點,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既符合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又擁有獨具特色的個人風格。
九問:明天我還有哪些工作和任務?
教師的工作繁忙、瑣碎、龐雜,而且有壓力、有倦怠,不僅包括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學生的思想工作、處理班級事務,還要接受學校的統一領導、配合各種行政管理。如果不能及時協調和安排各種任務,那么教師的工作就會事倍功半,甚至可能處于忙亂之中,形成惡性循環。所以講究工作的計劃性和有序性,是按時完成任務、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工作壓力、避免職業倦怠的前提。
十問:今天我快樂嗎?
教師已經被公認為是產生職業倦怠的高危人群。導致職業倦怠的原因有內部的,也有外部的,通過個人的力量來立竿見影地改變外部環境并不現實,最有效的方式還是教師自己心態的調整和工作方式的變化。有人說:“如果你選擇了一個你喜愛的職業,那么你就沒有一天在工作。那你在干什么?在享受啊!”又有人說:“一個人的幸福不是因為他得到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如果我們把教書育人看作最幸福的事情,就會在工作中獲得快樂,產生成就感,產生滿足感,我們何樂而不為。不會快樂思考的教師很難快樂地工作,不能快樂工作的教師很難享受生活的快樂。
本文由中國
全腦開發網http://www.yinlingyounao.com/brain/jnyz/2494.html整理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