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證明,在
大腦的感受區、貯存區、判斷區和想象區四個功能部位中,一般人對想象區只動用了想象力的15%;同時證明,中小學是想象力
開發和培養的關鍵期,所以想象力的鍛煉和培養對中學生來說尤為重要。下面將綜合性地談談培養想象技能的技巧。
首先,培養廣泛興趣,積累知識,敢于想象。
知識上的寬廣,思想上的廣泛聯系,是形成豐富想象的基礎。沒有知識的肥田沃土,再美麗的想象之花也會枯萎凋零。中學生不能僅僅滿足于課堂學習,還要廣泛參加 課外、校外活動。那種白天黑夜死啃書本,在題海中拼搏的同學,難免知識面狹窄,知識量貧乏,思維遲緩,聯想不豐富,怎能有好的想象力?著名生物學家,進化 論創始人達爾文就是從課外對昆蟲的興趣走上成功之路的。廣泛的興趣可以積累知識,多讀書也是積累知識的一個好辦法。1979年諾貝爾物理獎的獲得者格拉索 就十分注意多方面知識積累,他說:“往往有許多物理問題的解答,并不在物理范圍之內,涉獵各方面的學問,可以提供開闊的思路,如多看看小說,有空去逛逛動 物園也會有好處,可以幫助提高想象力。”豐富的知識自然會引發想象,在想象過程中要不怕失誤。法拉第說過:“就是最有成績的科學家,他們得以實現的建議、 希望、愿望以及初步結論,也不到十分之一。”想象的失誤是通向科學的動力,是走向成功的階梯。居里夫人在發現鐳前,不是也經受過不少“想象實驗”的失敗 嗎?最終,不還是敢于想象使她成功了嗎?
其次,認真觀察,豐富自己的感性形象。
想象的材料 來源于客觀現實,只有對現實認真觀察,才能在頭腦中留下關于客觀事物的形象。感性形象太少,想象就難以豐富,天生瞎子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出大象的具體形象。 怎樣增多感性形象呢?除了多讀書,從書本間接獲取一些事物的形象外,還要在社會實踐中開闊視野,多見廣識,盡量擴大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各種形象的儲備;努 力在工作、學習中進行調查研究,弄清客觀事物的來龍去脈,各個側面的狀況;參觀、游覽、欣賞電影電視也不失為擴大形象儲備的好方法。
第三,練習比喻、類比和聯想。
比喻、類比是想象力的花朵,平時講述或寫作中要有意識地多用些比喻、類比。一般說,善于打比方的同學想象力都活躍,在看或聽的過程中也要不斷練練猜的能力,多為下一步,下幾步想想,養成預測的習慣,有益于想象力的開發與培養。
第四,凡事問個為什么,養成好奇的習慣。
一 個人知識越多,想象不一定就越豐富,如果知識學得不活,不會聯想,最多也只能再現過去直接感受過的形象,而具備了對事物的好奇心,就可積極地調動、組合已 有的表象,推動想象的發展。試想,如果沒有對“起火”上天的好奇,也絕不會想象出“火箭”來,沒有對蘋果下落的好奇,牛頓也不可能發現重力。中學生在學習 中,對每一句文學警句,每一個物理、化學現象,每一條幾何引線??都要首先問個為什么,這是激發想象的源泉,也是推動想象力發展的動力。
第五,善于交換角度,從多方去考慮問題。
現 有的東西(如發明、材料、方法、成品等)有無其他用途?保持原狀不變能否擴大用途,稍加改變有無別的用途?放大、縮小、省略、調換、替代、倒過來又如何? 這是中學生最易做到的,如:文學作品中去掉某句、某段,藝術效果和中心思想將會如何?對甲的描述套用給乙,乙的描述換給甲,兩人形象又會發生什么樣的變 化?李自成進北京如果提高警惕、不被勝利沖昏頭腦又是怎樣的結局?加熱的化學反應不加熱又會怎樣??這樣變換角度,多方考慮問題,會給你提供想象的廣闊天 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