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一直開電視
如果你不看,就不要讓電視一直開著。因為電視的背景噪音可能引起語言發展的推遲,進而直接影響
孩子的學話進度。
先教手語
重要的手語:媽媽、爸爸、我、要、謝謝等,先學會這些標志性手語有助于
寶寶更快學會說話。
把寶寶最喜歡的東西做成卡片或冰箱貼
當他有需要的東西而還不會表達時就可以挑出卡片或冰箱貼給你。可以準備硬卡紙自己制作,把寶寶可能用到的東西比如:杯子、食物、床、玩具等畫在卡紙上,然后剪下來,拿雙面膠或者小瓷片貼著冰箱上。寶寶急著想說話又說不出來時很容易感到沮喪,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他們與人交流。
多帶孩子玩
每天花40分鐘的時間(可以一天好幾次)帶著孩子玩,玩的時候盡量只玩一種游戲,比如“汽車快快跑”、“紅色小皮球”等,同時用簡單的語句與孩子交流,他們在玩耍中學得最快。
簡單的卡片來幫忙
拿著卡片教寶寶看圖識物,說出圖片上物品的名稱,讓他們重復你說的話。一些卡片會有凸起、凹下的設計,寶寶很喜歡觸摸它們的感覺。
棉花球和吸管的游戲
找來一個小棉花球,把它放在地上或者桌子上,給寶寶一個吸管,讓他通過吸管吹氣,把棉花球吹動。這樣的游戲有助于鍛煉寶寶嘴巴的肌肉,幫助他們盡早開口說話。Ps:一定要在大人監護下進行!
用吸管吃東西,不只是液體
到12個月左右,就可以讓寶寶用吸管喝東西,但不僅僅是液體,你可以準備水、奶、自制果醬、果泥、奶昔等食物,用不同質地的食物鍛煉他們的嘴巴。但需注意不要有大塊顆粒,以免卡喉。
把吸管纏繞起來
準備彎曲的、各種形態的吸管給寶寶,讓他們用這樣的吸管喝東西。構造相對復雜的吸管會讓小嘴巴花費更多的力氣才能喝到東西,既能鍛煉肌肉又有趣。
東西放遠點
把寶寶想要的東西,玩具、食物、書等,放到他們夠不到的地方,這樣他們必須要通過你的幫助才能夠拿到它。教他們通過手語來叫你,再讓他們在冰箱貼或卡片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或者直接把想要的東西指給你看。教寶寶“我要”的手語,邊說邊做,向他們演示。
給他們鼓勵
寶寶每一個小小的進步都值得鼓勵,把你對他們的肯定表現出來,讓他們知道他們做得很棒。
2個月前
當父母對著寶寶說話時,偶爾會看到寶寶的嘴唇跟著上下開闔,看起來就像是在響應或模仿大人口部的動作。但此時的寶寶,聲音仍然只是以“哭”為主,大多是用哭泣來表達他的情緒。
3——4個月
慢慢到3個月后,寶寶開始會發出簡單的聲音,如咯咯的笑聲,但并無意義,多半是寶寶突然“玩”出聲音,然后覺得有趣(如父母有反應)而持續嘗試。林峯全治療師表示,在寶寶4個月前,大多屬于自發性的聲音發展。
5——6個月
這時候的寶寶,舌和唇的運用愈來愈純熟,加上慢慢懂得表達情緒,因此會和主要照顧者比較有互動。聲音方面,仍然比較偏單音,但逐漸可以嘗試將某些發音和某些事物連結起來,例如對父母叫自己名字的聲音有反應。
7——8個月
會發出明顯的“chi”、“ci”等舌頭在唇齒間的聲音,且更能將某些發音與人事物做連結,因此聽到聲音后的反應也更好,能夠主動依聲音找尋來源。但如果寶寶這方面的反應不佳,建議父母多加注意。
9——10個月
寶寶的語言能力更豐富,部分孩子已具有理解能力,可了解一點點大人的語言。理解能力影響未來“口語表達”的發展,因此,有的寶寶最快可在這段時期說出第一個有意義的詞語。
10個月后
有意義的詞匯更多元,也有較明顯的“叫名反應”,寶寶可能會對某些對象的命名感興趣(如指著玩偶發出疊音)。但也有的寶寶要在10個多月后,才可能說出第一個有意義的詞語,因此父母毋須著急,畢竟每個孩子平日所累積的信息、承受的刺激、生理的發展等有各自的節奏,父母只要從旁多觀察、多互動即可。
本文由中國
右腦開發網http://www.yinlingyounao.com/brain/bk/2839.html整理發布!